樹科大林于智獲技能賽國手 明年上海參賽力拚佳績耀台灣

樹科大林于智獲技能賽國手 明年上海參賽力拚佳績耀台灣  109.10.29 【高雄訊】第46屆國際技能競賽(簡稱國際技能賽)第二階段國手選拔賽成績出爐,樹德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大三學生林于智與決賽前四名選手角逐勝出,榮獲國手資格,將在明年代表台灣參加「2021上海世界技能大賽」,可喜可賀! 國際技能賽第二階段選拔賽由決賽前四名選手進行總決賽,各職類選出國手1位(組),全部職類選出42位國手,並以「中華台北隊」隊名參加世界技能大賽。42位國手並會在賽前接受嚴苛訓練,為國爭光! 校長陳清燿勉勵選手,要學習傳承在2017年(第44屆)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舉行的國際技能競賽平面設計職類金牌得主的學姐黃于貞,創造台灣暌違24年的金牌獎,若能再度得獎是國家與學校的榮耀,而23歲的樹德科大若在4年內再度得獎,不但能肯定同學自己的努力,也證實系上師資陣容精密扎實的教學功力。 該校視傳系今年參加本屆第二階段國手選拔有2位選手,分別是畢業於竹山高中廣設科的林于智,是第49屆全國金牌;畢業於中華藝校美術科畢謝心怡,是第50屆全國銀牌。在高中職參賽無數的謝心怡因達參賽年齡限制,殊為可惜,但條條大路通羅馬,或許一個轉彎,上帝將又為她開啟另一扇門。 林于智談及獲選國手資格與獎金時,趕緊打電話向父母親報喜,結果父母親比她還緊張,直問究竟是怎麼回事?高興的不是只有優渥的獎金,而是驚喜平常沈默乖巧的女兒怎突然一夕成名的感覺。 林于智說自己是以聯登進入視傳系,成績平平並未獲取任何入學獎學金,未料進入視傳系後,比賽獎金已足以付清大半的學費了;系上的學習總是讓自己驚艷,很感謝當時推薦她前來就讀的竹山高中的師長,自己會全力以赴拚出好成績回饋師長與父母親,也感謝一路拚到國手賽的好夥伴謝心怡。 系主任邱惠琳表示,系上老師用心的教學與鼓勵同學參賽,不是只為了獎牌,是希望學生參賽過程中多加學習,再為自己開闢一條更寛廣的道路;視傳系原教練團楊裕隆、楊肇傅、劉奕岑三位老師,亦將啟動與國家隊指派的專業教練密切配合,並更嚴格地為林于智集訓,強化選手在國際賽的技術規範及專精設計技能。 設計學院院長蘇中和進一步表示,視傳系創系以來,在全國技能競賽、國際技能競賽、及德國iF、德國紅點等國際競賽成效斐然,因此在強大師資團的支持下,預定在110學年度增設「技藝技能優良專班」,招收技優甄審入學管道高中職生,以輔導參加國內外重要競賽為目標,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增加未來進入研究所精進或快速與職場接軌的就業機會。 該校視傳系自2004年起著手技能競賽的訓練,直到2017年共獲選國手3位、國際金牌1面;全國金牌7面、銀牌7面、銅牌2面,每年幾乎無間斷的獲獎實力有目共睹。林于智在擔任國手培訓期間,勞動部每個月有1萬2千元的選手津貼,計10個月;學校在訓練期間每月亦提供津貼補助,讓選手訓練期間無後顧之憂,全力支援培訓。 本次競賽主題第一天以中國大陸品牌「蒙古醫藥精油」並設定中年男性為訴求對象,設計包裝、標籤、宣傳海報。第二天為「國際婦女節」使用蒙太奇手法,設計廣告牌、吉祥物、臉書貼文、手冊。第三天為「俄羅斯“凸版”印刷廠」須用構成主義的風格 設計企業識別、logo、名片、摺頁DM。試題內容包含創意構想、造形、插畫、視覺設計、資訊圖表設計、立體結構技術、電腦繪圖技術、印前作業、影像合成。 圖說一:2017阿布達比國際賽金牌得主黃于貞學姐(右一)與林于智國手(左)、謝心怡同學(右二) 圖說二:陳清燿校長(中)與林于智國手(右)、謝心怡同學(左)合影 圖說三:左起楊肇傅師、楊裕隆師、謝心怡同學、陳清燿校長、林于智國手、邱惠琳主任、劉奕岑師

樹科大師生聯手 所向披靡 德國紅點累計86件獲獎

樹科大師生聯手 所向披靡 德國紅點累計86件獲獎  109.9.14 【高雄訊】開學第一天,莘莘學子大清早即漫步在校園,準備迎接美好的一天。常有家長或考生對於屢次在國際大賽獲獎的樹德科大設計學院的教學方式充滿好奇,也期待有朝一日子成龍、女成鳳,站上國際舞台。該校設計學院視傳系今年再次在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獲12項紅點設計獎,自100學年度(2010年)至108學年度(2020年)期間已經累計86件紅點傳達設計獎的傲人成績,為全國私立科大第一。 系主任邱惠琳表示,視傳系每年都由系上平面、包裝、影音專業教師共同指導應屆畢業班學生,每組畢業專題作品中包含插畫、文創、出版等綜合性內容,獲獎學生也都能在職涯為自己加分,順利進入職場,例如在2014年獲得最佳紅點獎校友林奕亨,目前在知名設計工作室擔任設計總監一職,承接許多政府大型活動設計案,每年都會返回母校與學弟妹分享校園生活及競賽心得,至今在設計專業路上,無論挑戰多大,無畏懼的能量也跟著加大,跨越難關,創造自己的可能。 邱惠琳進一步表示,每次得獎總要提醒學生,不要忘記背後的資源及行政支援,有董事長朱元祥帶領的董事會、校長陳清燿、講座教授翁英等全力支持、籌劃指導,並編列預算提供報名補助、國外參訪、國際競賽小組的成立,才能讓視傳系在國際競賽中表現亮眼。 視傳系獲獎實力奠基於自2010至2018年擔任國際競賽指導及總操盤執行的專任教師張建豐,以及今年系主任邱惠琳帶領的團隊,包括蘇志徹、陳月英、楊裕隆、劉奕岑、楊肇傅、專題製作總指導老師郭育涵等,讓師生在今年德國紅點獎競賽再度大放異彩。 「2020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獲獎者有袁文敏、李宇真、吳家誠、曾馨瑩、蔡瑲諭、于可欣六人的《經絡-出版類》與《經絡-插畫類》,指導老師楊裕隆。徐瑄鴻、曾雅靖、康茨妍、劉峻瑋、林家贊、曾駿為六人的《路上的字-出版類》與《路上的字-海報類》,指導老師邱惠琳。黃美婷、吳家琪、郭運典、許雅婷、陳采微、林秀媛六人的《洋樓-出版類》與《洋樓-插畫類》,指導老師楊裕隆。張珍禎、周鴻源、李妍蓁三人的《學生症-出版類》與《學生症-插畫類》,指導老師邱惠琳。顏佑庭、江晉銘、龔嬿云、洪全億、黃才灃、謝雅姍六人的《冰箱中的海-出版類》,指導老師楊裕隆。林沂蝶、陳鈺婷、林雨潔、刁乙萱、許高綾五人的《我們的女時代-出版類》,指導老師楊裕隆。江季蓉、廖楷平、黃上溢、楊皓鈞四人的《B1-臺灣地層下陷 -出版類》,指導老師陳月英 。吳佳琳、陳柏丹、林家宏、郭嘉卉、邱嘉宜、張穎詩的《漢方字 – 出版類》,指導老師蘇志徹。另外在國內舉辦的「高雄青春設計節」中亦有四組作品大放異彩,包括銀獎《經絡》、銅獎《路上的字》,以及二組入圍的《洋樓》與《B1-臺灣地層下陷》。 圖說一:獲獎學生代表與作品 圖說二:獲獎學生代表與朱元祥董事長、陳清燿校長、翁英惠講座教授、周伯丞院長、邱惠琳主任暨指導教師合影 圖說三:獲獎學生代表與陳清燿校長合影

樹科大技能賽囊括1、3、4名 晉級全國賽

行政院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舉辦的「第49屆南區技能競賽」成績揭曉,樹德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在平面設計技術職類囊括第1名、第3名、第4名,並可晉級全國賽。

2019德國iF獎 樹德科大全臺獲獎數最多

2019德國iF獎 樹德科大全臺獲獎數最多 2019.3.22 【高雄訊】2019德國iF設計獎頒獎典禮本月中旬在慕尼黑舉行,樹德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以「謬視規矩」、「Tofu /白字田」、「踏岸」、「Trash Talk」、「女漢字」、「砲製金刀」六件作品在德國iF設計獎視覺傳達設計類獲評審肯定,是全臺灣大學校院獲獎數最多學校。 今年德國iF設計獎共有超過54國、6,375件作品參賽,師生獲獎消息傳來,讓朱元祥董事長與陳清燿校長雀躍萬分。 視傳系主任邱惠琳表示,在朱元祥董事長與陳清燿校長二人經費支持下,系上參與國際競賽八年以來,都由國際競賽創意總監翁英惠講座教授、設計學院周伯丞院長、國際競賽總負責人張建豐老師、及系上教師團指導,計劃性地培育指導學生參賽,八年來不論得獎件數、或得獎率,都冠居全國,甚至是全球最高榮耀。 該校視傳系在德國iF設計大獎中共獲16座大獎,其中包含一座全球第1名,一座金質獎,一座全球第3名;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更累積獲得64個紅點獎,包含14個最佳獎,獲獎學生達200多人,驗證該校視傳系學生的設計實力完全與國際接軌。 「謬視規矩」由楊裕隆老師指導,洪雅文、蘇琇雯、莊琬婷、陳玉楓四人設計。以很少人了解、卻又存在生活周遭的冷知識作為切入點,讓大眾體會在生活中的規範,帶著荒謬又有趣,並呈現系列幽默詼諧的作品。 「Tofu/白字田」由陳月英老師指導,陳俐璇、劉品宜、顏均帆三人設計。選擇以最親民的豆腐作為主題,讓大家認識全球知曉的食材,是中華文化精隨的一種體現,在豆腐潔白外表下,散發出文人清淡素雅的氣質;「白字田」意喻豆腐純淨外表下蘊含的文化意象,並以此製作豆腐語彙的書。 「踏岸」由楊裕隆老師指導,張瀞文、陳育玄、游原彬三人設計。故事取材自三百年前渡海來臺灣採硫磺製火藥的中國官員郁永河,其撰寫的第一本冒險遊記《裨海紀遊》,設計團隊將書中所描繪清朝康熙年間(1697年)臺灣西部的民俗風情,以作者的角度視覺化,傳達三百年前臺灣的樣貌。 「Trash Talk(講幹話)」由系主任邱惠琳與張建豐二位老師指導,蔡偉群、許宸瑋、林采玲、陳怡安四人設計。講幹話是臺灣當代語言與文字上的特有文化,在社會各階層的關係結構互動中,不論是宗教、政治、職場、生活等層面,人們常以自身立場講出浮誇的幹話,圖利自己方便、矇混對方,已成為臺灣人普遍現象。故將其主題結合相對應的當代特質,設計成冊,以詭譎幽默的反諷形式,搭配幹話語彙和文字編排,使圖像與語文之間產生畫面整體對比的衝突感,強調現代人溝通上產生矛盾的特性詭異,傳達臺灣當代社會文化現象。 「女漢字」由楊裕隆老師指導,趙淑瑩、蔡湘玉、尤臆婷、高嘉璘四人設計。 以字典為載體,傳達漢字中關於女性在社會中的價值與象徵,及多角度面向的文化訊息。「女漢字」中,例如「嫁」字,表示女人出嫁之意,文字構造由「女」與「家」表示給女人一個家並要持家,字意由古代沿用至今;設計團隊也根據三從四德的「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分類,篩選160字作為研究目標,加上文字段注及相關文獻典籍考證,完成是項作品。 「砲製金刀」由陳政昌老師指導,黃士銘、王昱超、林玟妤、夏詩涵四人設計。金門早期是個區地,823砲戰時落下幾萬發砲彈,戰後當地民眾紛紛拾撿砲彈遺核,製成鋼刀等金屬民生製品,是當地重要的戰地文化商品。本項創作以砲彈為載體作為包裝外觀,結合金門風獅爺與洋樓之意象,開發創立「砲製金刀」品牌,蛻變戰地文化成為和平守護樣貌。 視傳系國際競賽金總負責人張建豐指出,系上計畫性垃育學生參與國際賽事,所有創作規格都比照國際標準執行把關,得獎者多數來自樹德家商、海青工商、高英工商、育達商職、鳳山商工、楠梓高中、能仁家商、忠信高中、澳門聖保祿中學、中華藝校、高雄高商、開南商工、海星高中、民生家商、大明中學、華南高商、斗六家商等高中職校友,在堅強的師資陣容指導下,得以在各項賽事中綻放光芒。 圖說一:「謬視規矩」 圖說二:「Tofu/白字田」...

樹科大第48屆技能賽摘銅 晉級國手選拔

【高雄訊】在8月7日至9日舉行的「第48屆全國技能競賽」,樹德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陳宗廷與黃桂琳二位同學分別在平面設計技術職類獲銅牌與第5名佳績。本屆技能賽計來自全台灣北中南三區788位、47個職類的頂尖高手參賽。8月10日閉幕典禮上,陳建仁副總統親自頒獎,在2017阿布達比國際技能競賽平面設計獲金牌得主的樹德科大視傳系黃于貞國手,代表大會獻上榮耀之禮給予陳副總統。本屆銅牌得主陳宗廷首次參加技能賽,即在南區競賽中榮獲第二名,並在全國賽中獲銅牌獎,也驗證自己在暑假期間的努力,汗水没有白流。大三的陳宗廷獲大會頒發6萬元獎金,也可獲得學校頒發的5萬元獎學金。 樹德科大視傳系選手培訓計畫,向來是許多學校觀摩學習的對象,此次訓練期間,樹德家商廣設科楊明琇主任與江韋儀老師也率領10位儲備選手前來觀摩。 樹視傳系邱惠琳主任表示,陳宗廷同學晉級10月4日至5日在台灣舉辦的第二階段國手選拔,也期待能在俄羅斯韃靼共和國首府喀山舉行的2019第45屆國際技能競賽,為台灣爭光,視傳系是全國唯一持續系統性訓練技能競賽選手的大學校院,期間已長達14年;成果累計國際賽2面金牌,以及台灣全國賽有6面金牌、6面銀牌、2面銅牌,並產生4位國手級人物。 訓練團指導之一的楊裕隆老師說,陳宗廷同學高職畢業於高英工商廣設科,當年即衷情視傳系的技能賽選手訓練機制而選讀,也如預期接受楊肇傅、劉奕岑、行銷管理系陳美蓉等國家級教練的苦心栽培,以及國際賽金牌國手黃于貞學姊的部分技術支援,得以在短時間內激發潛能,達成目標;第45屆喀山國際技能競賽的規則改變,主觀評分占70%、客觀評分占30%,國手選拔賽規則亦將調整,學校教練團的教學策略也會與時俱進,因應不同的挑戰模式。 陳宗廷很慶幸自己能夠堅持培訓與競賽過程的煎熬,連續三天、三個不同題型,16小時又30分鐘的賽程,考驗著體力與耐力,感謝神的恩典,也期勉自己再接再勵邁向第二階段的國手選拔賽,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學弟妹們的學習對象! 「陳宗廷明確掌握主題風格與意象、插畫造形能力優、版面構成具美感」,是全體裁判給予陳宗廷的評語。命題老師由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平面設計技術職類林俊良裁判長擔任,林俊良告訴選手,「現在客觀評分大家都會了,國際賽的趨勢也在改變,往後國手選拔會以應變能力、美感創意強度為首要條件;客觀分數只要有基礎概念,都可以訓練得起來」。 三天賽題,第一天以「CarWink—你忠實的駕駛小夥伴」為主題,設計Logo、資訊圖表、電子互動式出版編排,一個募資的商品,用在汽車導航;第二天題目是「澳洲兒童聰明多」健康軟糖包裝,設計瓶身標籤、瓶蓋標籤、logotype、吉祥物,包裝必須可以再次做為具使用;第三天的「時光旅行,超數位演唱會」須設計海報、入場卷、Fb的banner 6秒影片。試題內容涵蓋創意構想、造形、插畫、視覺設計、立體結構技術、電腦繪圖技術、印前作業、影像合成。 圖說一:左起第44屆阿布達比國際賽平面設計金牌黃于貞國手、黃桂琳、銅牌獎陳宗廷、楊肇傅老師、楊裕 隆老師。 圖說二:陳宗廷同學上台領獎。 圖說三:黃于貞是受邀代表大會獻上榮耀之禮給予陳建仁副總統。

【狂賀!狂賀!新一代快報】視覺傳達設計系一共獲得雙金與三個金點新秀獎與一個廠商贊助特別獎

超級大消息!! 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一共獲得雙金與三個金點新秀獎與一個廠商贊助特別獎

德國iF設計獎 樹德科大摘金

第65屆德國iF設計獎頒獎典禮9日晚在慕尼黑舉行,樹德科技大學學生設計的紙鈔和仁寶的檯燈造型電腦受到評審肯定,榮獲金質獎的殊榮 德國iF設計獎是聞名世界的設計獎,今年共有來自54國的6,402件產品參賽,其中1,218件產品獲獎,表現最優秀、獲金質獎(iF gold award)殊榮的只有75件,競爭非常激烈。 樹德科技大學的得獎作品是以台灣稀有蕨類為藍圖設計的紀念紙鈔,圖案細緻精美,去年才獲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Award)的最佳獎(Best of the Best)。

樹科大全方位金牌得主 黃于貞喜歡與人接觸

樹科大全方位金牌得主 黃于貞喜歡與人接觸 106.11.8 【高雄訊】 「我喜歡與人接觸,從事設計正好可與人群面對面,最符合自己的個性」,這是2017年(第44屆)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舉行的國際技能競賽平面設計職類金牌得主、樹德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四年級黃于貞同學的肺腑之言。該項金牌也是臺灣睽違24年後,再度獲得國際技能賽平面設計職類金牌,讓臺灣在國際舞台爭光。 來自彰化高商廣告設計科的黃于貞,高職時即確認自己的方向,剛好其科主任是視傳系楊裕隆老師的學弟,乃極力推薦她進入視傳系,專心參與各項賽事,朝國手選拔賽前進。這位過關斬將的金牌得主,談吐中看不出一絲傲氣,應對沈著穩重大,時而俏皮、時而笑開懷,「平常心、穩穩做完、不要出錯」是比賽過程黃于貞對自己的承諾與不斷提醒。 楊裕隆老師說黃于貞是一位全方位、面面俱到的行動派學生,無論美感、專業技巧、速度、電腦繪圖等都是同儕楷模;楊肇傅老師對黃于貞在國手之路的煎熬與積極樂觀讚不絶口;邱惠琳系主任與指導團隊的劉奕岑老師對愛徒在學習過程中,處處展現的企圖心與努力,所獲得的結果一點也不訝異,但欣喜之情展露無遺。 黃于貞說,本次國際競賽改變慣例,每個題目都是當場公布並抽籤決定翻譯員,四天競賽分四個模組;前三天分別為CIS企業識別設計、編輯設計、包裝設計;第四天的模組最特別,是為了因應平面設計趨勢將逐漸減少印刷,轉向數位出版,選手所做的創作是一項測試新媒體的表演賽,且不列入排名計分,作品由30個國家選手分組進行編輯電子書及提報,其中有一項是30個國家選手各拿到一個模板,分別設計與自己國家相關圖騰字樣等,再集結成一個worldskills logo,非常有趣,也促進各國選手交流機會,也開啟自己的視野。 高職已開始接觸廣告設計的黃于貞,一進入大學即開始參加各類比賽,當時的她,覺得大一課業無法滿足需求,需要錢卻不想浪費時間打工;而學校技能競賽獎金十分優渥正好符合自己的需要,因此決定在技能競賽全力衝刺,勇敢實踐自己的國手目標。 首次參加台灣分區賽時,黃于貞是大一新鮮人,僅獲第5名;大二再接再勵,修正自己還自費學習印刷課程投資自己;參加設計學院跨域公費出國甄選,前往倫敦藝術大學短期研修,勇敢的決定加上實踐理想的勇氣,黃于貞在大二榮獲臺灣賽第45屆分區金牌及隔年獲全國賽金牌,並在大四成為國際技能競賽國手。她再三感謝出國前的訓練,以及林裁判長將她送到業界練習的經驗累積,才有此成績。 未來黃于貞夢想能成為自由工作者、獨立接案設計師、或成立設計工作室,用自己的專業讓社會更美好。「每次的挫敗,會檢視自己的不足,重新出發,堅持理想;爬得越高更覺自己的渺小,選上國手不同於當國手;選手之路辛苦,但知道自己要什麼,就想盡辦法精進專業知能,能撐過去自然海濶天空」,黃于貞輕描淡寫道出國手之路的孤寂與煎熬。 有77個會員國的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WSI)於1950年由西班牙發起,每2年舉辦1次,目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技能競賽,有「技能界奧林匹克」之著稱。 本屆有58國、1258名選手參加51個職類的競賽,規模及參賽人數均為歷屆最多。臺灣經過分區賽與全國賽,遴選47位國手參加42個職類競賽,計贏得4金、1銀、5銅、27優勝,獲獎數共37面,獲獎率高達88%。歷年平面設計技術職類有42屆德國萊比錫銅牌的蕭巧茹、43屆巴西聖保羅銀牌的王尹伶,以及今年第44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金牌的黃于貞,可喜可賀。   圖說一:黃于貞與自己平常的創作品 圖說二:左起劉奕岑師、楊裕隆師、黃于貞、楊肇傅師、邱惠琳主任 圖說三:黃于貞(中)與各國得獎者(大會提供) 圖說四:訓練團隊合影(訓練團提供)...

樹科大獲紅點設計獎全球之冠 2件紅點最佳獎

樹科大獲紅點設計獎全球之冠 2件紅點最佳獎106.9.27 【高雄訊】臺灣樹德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的《上游社會》與《蕨對值》二件作品獲2017紅點最佳獎(Best of the Best),另有8件作品獲紅點設計獎(RedDot Design Award ),總計10件作品拿下12個紅點獎、2個最佳獎,不僅是全臺灣第一,更是全球之冠,師生在校長陳清燿全力支持下,將於10月25日啟程前往德國領獎。另外8件紅點獎作品出版類有《台灣庶人》、《生態郵繫》、《俗畫說》、《袋原者》、《被殺的海》;品牌類有《結果》、包裝類為《金狀元》,以及三件插畫類《共冥》,其中已獲出版類紅點獎的《生態郵繫》與《俗畫說》也同獲插畫類紅點獎,計45位學生獲獎,分別由系主任邱惠琳、楊裕隆、陳政昌、練維鵬、劉奕岑等5位老師指導,樹德科大國際競賽創意總監翁英惠前院長及視傳系國際賽操盤手張建豐老師更覺得與有榮焉。 歐陽玉珍、宋依庭、陳鈞祺、楊君安的《上游社會》是對食物的感動構想出以食物原始樣貌,告訴大家光是一種食物,從食材至食物的形成要經過的步驟,表現手法以擬人化方式繪製成插畫,建構出專屬臺灣美食的上游社會。雀屏中選的臺灣美食首選為全臺夜市或菜市場紅不讓,庶民最愛的點心~「蚵仔麵線」。設計者將蚵仔麵線中的蚵仔(牡蠣)成長過程的平掛式蚵架⇒綁蚵串(將蚵殻穿洞以繩子串起)⇒附蚵種⇒採蚵⇒洗蚵,讓讀者閱讀時,彷彿置身海岸邊的蚵仔農,更加珍惜食物,品嚐美食的同時也彷彿讀完蚵仔的故事。 吳依穗、林祈、顏妘珊、謝伊婷、李潔蓉的《蕨對值》,在這一波國幣改造的議題中,引起大大的注意,師生樂觀其成。但難能可貴的是,當政治人物打口水戰時,學生對臺灣的生態保育與微觀早已跳脫政治氛圍,努力把臺灣十種極稀有蕨類深入解析化為圖騰與故事,喚起大家對臺灣環境的保護與重視。創作團隊為了完成《蕨對值》,參考郭城孟教授所著作的蕨類圖鑑、蕨類入門,以及楊吉壽先生所著作的柴山蕨類等多位研究者的書籍與文獻,得以瞭解臺灣「蕨類王國」的稱號絶非浪得虛名,光是在臺灣就擁有七百種以上的原生蕨類物種。 《蕨對值》的蕨類主角為古老的「鹵蕨」,目前僅在花蓮羅山泥火山濕地規劃有「鹵蕨生態區」、台東關山泡泡泥火山與佳樂水局部濕地等現踪跡,因生長環境特殊,讓它躲過盜採的命運。該作品設計出《蕨對值》專屬的10款紀念紙鈔,幣值是依臺灣10種幣值設定,尺寸則以國外紙鈔大小設計,讓本土化與國際化融合,同時傳達蕨類由古至今在臺灣生態環境所扮演的重要性與價值,期待透過貨幣的廣泛流通,把保育精神與理念綿延傳遞下去。紅點評審委員給予高度肯定並指出:「《蕨對值》設計出其細膩精美的蕨類插畫,並結合鈔票與周邊紀念套,以高質感材質輸出其傳達其理念,不但如此,他們也實際研究了蕨類生態、紙鈔與貨幣的資料,作品的高度辨識度與深思熟慮的完整度令人驚豔」。 胡景升、趙曉彤、張家綺、林一超、陳俊翰五位的《俗畫說》以插圖書籍方式,介紹華人由古至今利用三個所組成的俗語文化,例如:紙老虎、炒魷魚等詞彙,並依職場、校園、家庭中常用的詞彙分類,繪製三張導覽圖與三十六句俗諺轉化的圖像,發展出系列書籍與海報,希望讓外國人有趣地學習中文,避免語言所造成的誤解。 《生態郵繫》是林盈秀、黃品瑄、賴奕妏、曾敏嘉、楊宜昕五人針對生態與動物保育的是全球議題,教導對生命、生態平衡的關注,以郵票聯繫動物及生態保育的主旨,當大家把郵票、或明信片寄達世界各地時,同時也讓瀕臨絕種動物受到關注與重視。 系主任邱惠琳表示,2017年「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獎」共50國參賽,作品數達8,051件,「紅點獎」獲獎率為9%、「最佳獎」獲獎率0.9%,競爭激烈,臺灣大學校院僅拿到6件最佳紅點獎,視傳系一舉拿下兩件,獲獎數為全台最多;同時德國紅點競賽為教育部設計戰國策表列第一等國際競賽。 該校視傳系學生每年在國際競賽上獲獎連連,業已獲得53個紅點獎,包含12個最佳獎,獲獎學生達200人;其中2016的德國iF概念獎拿下全球第一名榮譽,得獎率更世界第一。 圖說一:《蕨對值》團隊 圖說二:《上游社會》團隊   圖說三:《蕨對值》作品...

樹德科大14件作品 獲德國紅點設計獎 全球之冠 2件作品榮登最佳中的最佳設計獎

樹德科大14件作品 獲德國紅點設計獎 全球之冠 2件作品榮登最佳中的最佳設計獎

2017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賽成績揭曉,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獲得14件紅點傳達設計獎全國第一,其中,《上游社會》及《蕨對值》兩件作品獲紅點最佳獎(Best of the Best)分別由邱惠琳系主任指導及楊裕隆副教授指導,今年參賽作品有8051件,其中有749件獲得紅點獎,67件獲得最佳紅點獎。 樹德科大國際競賽創意總監翁英惠講座教授及設計學院盧圓華院長表示,今年也能有如此好的成績,主要是歸功於朱元祥與陳清燿兩任校長傾力的支持與視傳系所有師生的努力,視傳系自成立國際競賽小組6年來,在樹德科大國際競賽創意總監翁英惠前院長的親力親為的指導下由歷任院長、前主任與現任主邱惠琳主任統籌運作,在張建豐老師總操盤與執行指導下,視傳系學生每年在國際競賽上獲獎連連,已共獲53個紅點獎,包含12個最佳獎,獲獎學生達200人。這其中包含2016的IF概念獎拿下世界第一名的最高榮譽,其得獎率更為全球最高,在競爭這麼激烈的國際競賽中,真的非常困難。也可以看出視傳系每位老師在授課的專業基礎與設計教育的紮實,使系上學生的設計實力真正與國際接軌。 而獲得最佳奬之一由邱惠琳主任指導的《 上游社會》從台灣傳統美食小吃著手,來告訴大家從讓觀者想像食物最原始的樣貌為何乃至食材到食物那些必須經過多少超乎現實想像的步驟甚至那些以傳承上百年必須的工序。創作團隊的歐陽玉珍、宋依庭、陳鈞祺、楊君安同學感性地說:「為了呈現最好的作品而和組員們在學校工作室熬過了無數個夜晚,在獲獎的這一刻一切都變得值得…」。 另一獲得最佳奬由楊裕隆副教授指導的《蕨對值》以對大地的微觀與訶護為起始,其作品企圖以臺灣十種極為稀有蕨類轉化為鈔票的設計,呼喚著群眾對“價值”新的認定與可能性。創作團隊吳依穗、林祈、顏妘珊、謝伊婷、李潔蓉同學則深懷感恩:「老師在我們迷茫的時候提供很多解決問題途徑,組員們一起經歷挫折、悲傷、開心,才能有現在的成果」。 另外獲得紅點獎的作品分別為:《結果》邱惠琳主任、劉奕岑老師指導,為該系106級畢業展形象設計作品,由范宣勇、陳以若、黃莉婷、郭怡君等4人創作。《俗畫說》陳政昌老師指導,由胡景升、趙曉彤、張家綺、林一超、陳俊翰等5人創作。《生態郵繫》陳政昌老師指導,由林盈秀、黃品瑄、賴奕妏、曾敏嘉、楊宜昕等5人創作。《台灣庶人》楊裕隆老師指導,由廖幸涓、何承澤、余祥溫、葉奕辰、黃于貞等5人創作。《被殺的海》練維鵬老師指導,由李冠毅、盧丹2人創作。《袋原者》練維鵬老師指導,由涂妤婷、黃重穎、韓宗穎等3人創作。《共冥》劉奕岑老師指導,由吳秀紋、張嘉容、謝佳蓉、蔡佳璇等4人創作。《golden scholar cake》陳政昌老師指導,由邱春華、錢奕翰、許博鈞、方彥婷、李婕、郭怡妤、勞聖哲等7人創作。 最後修改時間:2017-09-07 PM 1:27